作者:2017-09-25
无论是新建影院,还是更换放映设备的影院,在采购放映机时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选择难题,几乎把人人都逼成了选择困难症患者。
首先,选择什么品牌的放映机(巴可、NEC、科视Christie),什么样的光源(氙灯、高压汞灯、激光)都需要选购者综合做出判断。
1、谈论多少流明有问题吗?
我们百度一下就能知道。人们在谈论一款放映机或光源产品时提到的流明数其实是一个表述(放映机)光通量的概念。而光通量(luminous flux)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辐射功率,它等于单位时间内某一波段的辐射能量和该波段的相对视见率的乘积。
也就是说流明可以被用来表述放映机的光通量,却不能被用来表述银幕亮度的概念。我们之所以在谈论银幕亮度时仍使用“流明”作为单位,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2、你熟悉“坎德拉每平方米”吗?
好了,既然“流明”不能被用来表述银幕亮度的概念,那正确的亮度概念单位又应该是什么呢?
按照我国对五星级影院的亮度标准定义,放映2D电影的标准亮度应达到55(±7)尼特(或坎德拉每平方米),换算成福特朗伯就是16.9(±2)。而《国家数字影院暂行标准》规定,放映2D电影的标准亮度应达到48(±10.2)nt,约14 (±3)fL;放映3D电影的标准亮度应达到16(+6,-3)nt,约4.7(+1.75,-0.875)fL。
而坎德拉每平方米(cd/㎡)是衡量亮度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其中的坎德拉是衡量发光强度的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平方米则是衡量面积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该单位旧称尼特(Nit,来源于拉丁语的“nitere”,意为照射),符号为nt。坎德拉与流明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发光强度I(坎德拉)=光通量F(流明)/立体角ω(立体度)。
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放映机的输出亮度指标时,一般是按现行的国家、国际标准要求的银幕亮度(尼特或福特朗伯)数值折合成所需的流明数,再确定放映机的规格型号。
3、放映机厂家的指导银幕宽度有意义吗?
熟悉放映机各厂商型号的各位应该都清楚,这些型号是有其独特意义的。以巴可的DP2K20C机型为例:“DP”表示数字放映机;“2K”表示支持2K分辨率;“20”表示最大适用于20米银幕;“C”则表示了机器的芯片尺寸;如果是激光放映机,后面一般还会加个L。
再以科视Christie CP2220为例,“20”指的是最大适用银幕为20米。
NEC的1101机型,“11”指的也是最大适用银幕为11米。
另外,厂家在产品规格的信息栏中也会标注上建议的银幕尺寸(如下图),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给出的数据都是在某一条件下测得的(如下:银幕增益1.2@14ftl),具体应根据不同影院的条件及要求,数据会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同时,真实的银幕亮度还会受到宽银幕光效利用率、放映机光系统传输损耗、光源光衰等多方面的影响。
巴可DP2K-10S产品规格
就影院的实际情况而言,不管采用何种光源,放映机的光线在经过DMD芯片投射到宽窄不一的银幕上时,光效都难以100%得到利用。加上光学引擎及光源随时间光效下降,导致银幕亮度降低。再加上厂家推荐的素质是在光源满功率初始亮度情况下得到的数值,但实际上影院方面在初始条件下是不会使用100%光源功率的。所以,厂家建议适合20米银幕的机器,或许在15米银幕上才具有较好的亮度指标。
4、放映机越亮越好吗?
这当中还涉及到一个“临界闪烁频率”的概念。许多研究表明,人眼的CFF(临界闪烁频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闪烁光的亮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中等亮度范围内,CFF随亮度的提高可以从5赫增加到55赫。CFF和亮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这就是费里-波特定律(如下图)。
一般在影厅标准的银幕亮度下,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在46赫兹左右。也就是说,只要放映频率高于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就感觉不到画面闪烁。如果2D电影的亮度再提升,理论上就需要放映频率达到64帧每秒。因此,单纯提高银幕亮度只会增加闪烁感,无助于改善观影体验。
现实中,大部分影片还在采用24帧每秒的播放格式,只有每幅画面间加入一个黑场(把光线遮挡一次),才能满足48赫兹的临界闪烁频率需求。所以2D电影的亮度并非越亮越好,而是要与电影帧率的进步相适应,才能达到完美的画面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