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17-09-21
竞争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积极竞争是你好,我要超越你,比你更好,结果是整个行业做大做强;而消极的竞争是你好,我想办法搞垮你,至少让你和我的水平一样。这种结果便让整个行业倒退,间接鼓励国人“崇洋媚外”。而当下,我们的电影行业充斥了这种“消极竞争”的氛围。
举两个例子。前些日子,在和某设备厂商交流中得知,他们也难以抵抗市场“低价竞争”的负面影响,有点动摇了心思,也想试试“低价”路线。我们极力劝其坚持本心,并认为一旦走了“低价”路线,便不利于多年来竖立起来的高端品牌形象。
还有一个例子,某企业的一款高端功放,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销量远不及同类中低端产品。我们也通常只能以“坚持创新”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安慰之、勉励之,却对电影市场深层次的“消极竞争”表示无奈。深感忧虑,却无能为力,只能付之于笔。
何以“消极竞争”风气盛行?
其一、影院投资商们出于成本考量而选择相对低价的解决方案,这是人之常情。同样的产品,当然希望价格更实惠些。其二、集成商们为了争取到订单,不断的压低报价,以“最低价”压倒竞标对方。其三、设备提供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走“低价战略”。
影院一方面要升级改造,一方面迫于经营的压力,在加上采购方“推波助澜”,一些所谓“优惠的高新设备”便极具诱惑力。这个时候,厂家的业务员急于突破销量,只要不突破底线,“能优惠就尽量优惠”,一拍即合。然后就是整个行业“低价中标”的现象风靡。
这种消极竞争的影响是一种恶性循环。
首先,对影院来讲,低价就注定了选不到最佳配置的设备。就跟汽车一样,壳是一样壳,但低价能获得顶配吗?显然不可能。只能在设备配置上降低一个档次。
例如按照银幕大小,确保放映亮度光通量本该需12000流明,而你却只用8000流明,来应该选用双光路放映你却用单光路……这样的设备配置情况,在前期或能勉强达到放映标准,但等过一段时间设备能效下降,各种弊端就会暴露。 设备损坏频率增多,放映质量不过关,影响观众观影体验,影院口碑不佳……这些都是“低价”带来的后遗症。
据报道,外国影院运营了十年后便看出了机器的“疲惫”。设备出现疲态之后,他们首选的方案并不是直接换一台,而是更新零部件,五年内能保证和新机一样。以两个案例佐证一下:
系列一放映机:已使用34,500小时
新灯安装前光输出12.9fL
专业清洁透镜后光输出增加0.8fL
滤光镜镜面清洁后光输出增加0.6fL
反光镜更换后光输出增加4.6fL
棱镜装置更换后光输出增加4.3fL
上述后总光输出23.2fL
光输出总共增加80%!
系列二放映机,已使用27,000小时
新灯安装前光输出8.0fL
专业清洁透镜后光输出增加0.3fL
滤光镜镜面清洁后光输出增加 0.5fL
反光镜更换后光输出增加5.1fL
专业清洗棱镜装置后光输出增加2.5 fL
上述修改后总光输出为16.4fL。
我们没有做过统计,无法知晓全国这许多设备中有多少台能在十年后出现“疲态”,又在多少年后换新。但从我们工程技术部日常接到的电话来看,很多三年内就出现问题,需要频繁返修。
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导致了所有产品品质都在下降,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即使厂家有更好的产品,也无法如期的投放到市场,这严重打击了设备厂家们的创新积极性,使其在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上有所保留。此外,厂家因惧怕高价格产品无法带来收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走低价战略,推出“低价产品”,刻意隐藏自己真正的实力,这何不是资源的浪费,行业的悲哀?